盛煌娱乐登陆

盛煌娱乐

当前位置:盛煌娱乐 > 盛煌娱乐登陆 >

文学里的湘村丨姚茂椿:“和”声潺潺过伞寨

时间:2024-09-25 02:58:48   访问量:157

编者按:百名作家、百座湘村,无数湘人、万般湘味。他们的笔下,有山野之趣,有儿时回忆,有湘村的往昔和今生……即日起,红网文艺频道推出《文学里的湘村——湖南百家写百村》专栏,推作品、推作家、推乡村,讲好湖南乡村故事,以文学赋能乡村振兴,擦亮、打造湖湘名村名片。

“和”声潺潺过伞寨

文/姚茂椿

鼓楼像一把霞光撑开的大伞,耸立在伞寨村文体广场,在山清水秀的巨大彩屏里,唯美、沉静。穿寨而过的平溪泛出清亮水波,如村寨一条贴身的彩带,随风飘起“哗哗”的声响。横跨溪水的风雨桥,廊幽亭飞,像一件精巧闪亮的银饰,温馨地别在寨间田野的画面里。

从水泥公路右拐,县里朋友将车开进文体广场,在亭阁五彩斑斓的舞台前停下,村支书姚沅金已等在那里。姚书记个头结实,满脸是笑,笑声洪亮地与我们寒暄过后,介绍道:“我们伞寨村有12个村民小组,337户,1389人……”

我来过几次伞寨,没认真听村情介绍,也不与朋友插话,自个浮想联翩起来。

伞寨,是一个历史底蕴厚重的地方。我清楚记得,小时老师布置搜集民间故事的作业,大人常给我们讲杨吴姚三姓始祖结拜兄弟,沿平溪寻落脚处开荒辟土的传说。三姓各得其所,与前后生活在远近各处的其它姓氏的先民团结和谐、共同繁衍。我们一些人走出大山后,碰上好奇的外地人问:“新晃姚姓的发源地在哪里?”多数人都会回答:“伞寨”。

伞寨是600多年前君赞公选定的居住地。当时是洪武年间,人们为躲避战乱杀戮,纷纷寻找深山里的“世外桃源”。伞寨往后的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”,“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”,一派和谐景象,皆由周边各姓始祖共同倡议的、各辈子孙共同遵守的规矩教导带来的。数百年来,这里出去的姚姓子孙,较为集中的足迹已到达周边数省。人们遵循的仁爱道义,多年的村寨文化传承,核心就是个“和”字。

伞寨姚书记在这土生土长,按辈分高我一辈。大家跟着他先参观建在村里的“两馆”。民族文化展示馆,两侧对联是“犁耙碾磨农家根本”“智善仁和侗寨遗风”,意思浅显,大家看一眼就直接迈进门槛。里面有纺织工具、家织布及印染织物,木制竹制铁制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具。我在古代染布作坊用的工具“元宝石”前默默观看,小时候赶场看见过染布,却从没见过这种元宝形状的大石头,它厚约30厘米、高70厘米、长100厘米,一看就知道很沉重。下面是长方形的垫石,凸凹圆弧相互吻合。对这个“元宝石”的使用,文字描述的情景是“下置磨光石板为承,取五色布卷木轴上,上压大石如凹字形者,重可千斤,人踏其两端,往来施转运之,则布质紧薄而有光”。以前侗家的女人真辛苦,这些母亲女儿婆婆媳妇,既要生养儿女,又要参加农忙季节轻体力的劳动,还要承担家庭的养殖和大小家务,纺纱织布做衣被鞋子,慢慢成为慈祥的老人,俨如锲入山寨岁月里复杂而不可缺少的部分。女性前辈的劳心劳力,使我心中油然生出敬意。

接着,我们看旁边的稻作和侗藏红米博物馆,我的听觉忽然陷入到布展的“稻田的声音”里。那些声音,有的是庄稼发出来的,但更多是劳动人民艰辛劳动真实写照的吟唱。博物馆墙上的《种田歌》,描叙了从正月开始一年四季每个月份的劳累农活。他们忙过了前8月,9月还照样时间匆忙劳动艰巨。“九月到,九月天凉蚱蜢满山跳。粘谷归仓收藏好,山冲糯谷也弯腰。摘禾季节功夫紧,五更起床忙到火塘把火烧。松光照亮甑子蒸糯饭,天还没亮忙将早饭午饭一起包。竹篓挂在扁担头,出得寨门小步跑,先摘坝子上的麻花禾,后摘高坡头的香糯稻。百斤重担脚步沉,天天摸黑回家饥肠饿得咕咕叫……”侗族地区是闻名的歌乡,除了著名的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世界非遗侗族大歌外,还有不少歌名扬山外。按主题内容、演唱形式等,可以分成好几类。年轻人喜爱的情歌,绚丽多彩,诸如“大路黄黄起灰尘,天热只望云遮荫;姐像路边凉水井,为何不救干渴人?”“好丘大田野草多,扯了一窝又一窝;只顾埋头扯野草,哪想面前站着哥。”随口就来,生动有趣。距伞寨十多里的天井寨,侗族傩戏“咚咚推”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吸引游人和海内外专家考察研究。几十里外的“凉伞腔”,影响湘黔边界许多村寨,人们不论在家还是打工在外,常在微信群里“云赶坳”“云坐夜”,据说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省这样的山歌群有数百个。伞寨等众多村寨和谐运行的生活歌,如礼俗歌的道德传承,已在村寨里“潺潺”多年。许多歌里的童谣、节庆、孝老敬老内容,一直在“好雨知时节”“润物细无声”。

出了博物馆,虽是下午,感到天气还照样炎热,我走在沅金书记身后,大家几步跨入樟树枝叶浓密的树荫。没人打伞,我们四五人一人一顶草帽去往鼓楼下面。地面非常干净,没有了头段时间数千人参与的“尝新节”热闹过后留下的痕迹。大家仰望鼓楼,对侗族建筑艺术赞不绝口。鼓楼是侗族村寨的灵魂,象征着团结、坚定、勇敢,是侗族长老们相聚议事、群众休闲娱乐的地方。眼前,初秋的景象已把伞寨笼罩。在“天下和村”的红色石刻前,我们由衷赞赏建村几百年来,一辈辈人团结和谐,朴实勤劳,带来的好村风民风。一代接着一代干,伞寨村成为了省文明村、省美丽乡村示范村,去年还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荣誉。

我近年陆陆续续知道伞寨的一些好消息。有几次,外地朋友想去新晃乡村看看,向我打听特色村寨。我向县里熟人了解,若正遇农事节气,有热闹民俗活动,他们就会毫不犹豫推荐:“去伞寨!”

我每次回家经过伞寨,感到阳光特别可人,车窗外的风声像古村的絮语,一遍遍叙说它的生活日常和远近闻名的农事节日。那些絮语里,有祖先的故事,有村寨的传承,还有小孩们清脆的歌声。听到这些声音,我平静的心情瞬间一亮。顺着县里熟人的意思,我把伞寨作为备选地推荐,还会用自己“半桶水”的所知与他们交流。从年初开始,伞寨的农节就伴随着他们的生产劳动,伴随着村里人们的生活。“扫阳春”“开秧门”“薅秧节”“尝新节”“新米节”……一系列围绕土地耕种丰收的节日,主题基本上是感恩和祈愿。人们感恩祖先,现在的一切尤其是生命,都是来自祖先的血脉。人们敬畏自然,感恩原始崇拜中的“神灵”,是他们赐予大自然的一切,阳光、雨水、土地,让我们生存、索取、成长和壮大,受益于生态文明。正月间是“扫阳春”,我年轻时从家步行数里前来参加过。那时伞寨田坝开满紫红色的草籽花,天气还很寒冷,人们穿着厚衣裤,精神抖擞站满几个较宽的田坎。几个高处,老人和小孩手握红色彩旗,上面的“五谷丰登”“六畜兴旺”“家和万事兴”“健康利吧”等祝词吉语在风中响过不停。老主持人从寨子出来,在专门挑选的田边祭祀,青壮年扛来十多米长的带着部分枝叶的竹竿,在田头的草籽花油菜麦苗叶上,或快或慢,平稳地“扫”过。在“哦呵哦呵”的叫声中,观望的人们为了避让主动跑开,有的被追赶得高声大笑。快乐的声音笼罩着田野,人们祈望着扫除瘟疫水灾虫灾旱灾等自然灾害,扫除村人的苦恼与牲畜家禽的病痛。那些汉子满面笑容,抬着竹竿双腿跑动,有节奏地大喊:“五谷丰登哦——”,旁边人群一起附和“嗬——”;“家和万事兴啰——”“嗬——”……

快到晚餐时间,村里在年节为老人供餐的老年服务中心有人来问:“先去吃碗油茶?”我们说看过风雨桥,马上就到。风雨桥上,几个老年妇女在带几个小孩玩耍。望着侗话叫中扒讲的坝子上,国家重要农业遗产传承、国家地标产品保护的侗藏红米稻,正翻着金黄的稻浪。耳畔,不觉响起开秧节上阳雀杜鹃催人勤劳的叫声,尝新节上高低错落和谐起伏的喜悦蝉鸣。站几分钟,我们打了转身。虽意犹未尽,但想到村里几个老人代表一起用餐,餐后还要慰问困难老人和学生,几人不由加快了脚步。

马上要品尝伞寨的美味啦,我记起陪外地友人到伞寨“半日游”的趣事。那天他们为了返璞归真的乡土诗意,流连在伞寨陈旧的崭新的跑马楼、开口屋内外,沉醉于纯木楼刷过桐油后的清香里。到达时,我们先到当时村支书姚本燕老人家,没进堂屋就闻到厨房飘出的香味。进得门来,一个个大碗就捧在我们面前。朋友看着黑黑的汤水和没见过食物,却不敢伸手去接。我急忙解释,这是黑油茶,老树茶叶熬汤,灰碱粑炒米加佐料,消食养胃,香醇无比。他们接过一吃,连连说好。担心今天趣事重演,我忙给朋友描述侗乡黑油茶盘子粉腊肉等美食。

老年服务中心食堂里,扶罗镇领导和几位老人在等着我们。看着桌子上村民自己做的黑油茶、捡的菌子、种的小菜,腊肉与鸡肉香味交织,想到即将唱起的侗歌,尤其是优美抒情的敬老歌,我心里的味道非常香甜。

姚茂椿,男,侗族,湖南新晃人,居长沙。在《民族文学》《文艺报》《诗刊》《诗选刊》《湖南文学》《湘江文艺》《飞天》《绿风》《绿洲》等报刊发表作品。出版过诗集、散文集。部分诗文获奖并入选一些选本。

  • 上一篇:少年歌行:揭秘明德帝心中的帝王人选,萧瑟真的在选吗?
  • 下一篇:橘猫7周独行40英里,回到家却不进门,猫:你为什么要抛弃我
  • 友情链接
    返回顶部